在《流媒体视音频创作》课堂上,《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经典片段映入眼帘:拟人化的文物提着行李箱行走在伦敦街头,镜头语言细腻勾勒出文化遗产的漂泊与乡愁。“这部仅3分钟的短视频,为何能引发中西方社交媒体的现象级传播?”47名文化传媒学院双语班学生与30名新加坡学子被分为8个小组,围绕“内容创作—平台分发—社会影响”三维度展开讨论。
这场以案例为媒的深度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叙事设计”“算法逻辑”等专业技能,更让他们直观感受到:在流媒体时代,一段视频、一个创意,足以连接不同文明,撬动社会共识——这正是传媒教育赋予青年的“影响力密码”。
以学生为中心
47名双语学子担当“国际传播使者”
镜头记录了两校学生从陌生到协作的全过程,“当新加坡同学用中文说出‘兵马俑的故事很震撼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们不仅是活动的执行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305班(双语)学生郭乐在结束后感慨道:“这种‘被需要、能创造’的体验,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国际传播’的真实内涵——不仅是课本上的理论,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