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科专业“智能+”转型,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近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举行首届“智创领航”研究生AI素养与创新实践大赛决赛,吸引了全校20个学院研究生积极参与。
大赛重点围绕AI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设置了涵盖AI素养赋能智慧学习、科研创新实践等7个赛道。学校创新性地联合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共建并实施了“智启未来·AI素养核心能力培养研究生课程”,组建高水平校企融合教学团队,成功举办8场高质量专题讲座,有效提升了研究生运用智能工具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
大赛自启动以来,反响热烈,参与规模创历史新高。全校各学院共组建542支参赛队伍,1255名研究生和813名指导教师深度参与。各学院精心组织初赛,通过导师专题指导、“线上+线下”作品展演、AI专家培训及校内外专家评审,有效带动了全校6000余名研究生共同学习研讨AI前沿技术应用。经层层选拔,129项具有创新性和应用潜力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晋级校级决赛。
决赛评审环节,由IBM人工智能领域企业专家等组成的校内外专家委员会共评选出AI素养之星奖20人,特等奖24项、一等奖32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33项,优秀指导教师及团队奖32项,突出贡献奖2项、优秀组织奖10项。一批表现卓越的作品将代表学校,角逐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挑战杯”人工智能专项赛等国家级重要赛事。
本届大赛成效显著、成果丰硕,形成了一批研究生AI素养提升与创新实践的优秀案例,成功构建并实施了研究生AI素养核心能力课程,成功孵化“碳图智绘·基于AI-GIS融合的城市建筑群碳排放计算与可视化工具开发”“榆林古城历史文脉智库-基于DeepSeek和RAG技术的边塞文化遗产智能系统”“智水慧眼:基于AI的藻华‘预测-识别’一体化预警平台”等24项具有原创性模型突破、前沿技术深度跨域融合、显著成果转化潜力与长效社会价值的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大赛还以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产业升级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为根本牵引,创新构建了“需求牵引-竞赛驱动-师生共学-资源反哺-成果转化”的育人闭环。通过赛事机制、校企共建课程、专家指导等系统性设计,有效激发了研究生群体自主探索AI前沿、应用智能技术解决复杂问题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师生在“做中学、学中创”的深度共学互促。这一模式显著提升了研究生面向未来的AI核心素养与适应科技产业变革的关键能力,为研究生教育如何有效回应时代命题提供了“西建大方案”。
作为陕西省研究生AI素养与创新实践赛事的先行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通过本届大赛的成功探索,将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学科智能转型与国家“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紧密对接。大赛孵化的原创性成果、构建的核心能力课程体系以及验证的有效培养范式,不仅服务于学校“双一流”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更是对国家加快培养急需高层次、复合型人工智能人才,特别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积极响应。学校将持续深化以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教育全过程的改革,致力于培养兼具家国情怀、顶尖AI素养、卓越创新力和全球视野的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为夯实国家发展的人才根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