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毕业季的“声音”吗?
“走过路过别错过!这里有好用的宿舍神器,还有手工制作的工艺品。”“淘宝了,捡漏了,学姐好物大甩卖啦!”……6月30日下午7时,在西安美术学院学生宿舍前的道路旁,毕业季的“跳蚤市场”行情火热。
找好位置,铺上床单或小席子,摆上各类闲置物品……毕业生们的简易小摊沿着道路两边分布,形成一条“长龙”,吆喝叫卖和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热闹无比。衣物、被褥、毛绒玩具、瑜伽垫、篮球、旧书、笔记本……丰富的种类、优惠的价格,“跳蚤市场”吸引来一批批“淘客”。学生、老师、校园后勤工作者、周边居民,甚至有毕业生家长也忍不住驻足挑选。
今年,西安美术学院恢复对外开放,所以这个毕业季的“跳蚤市场”格外热闹,参与者不只是校内的师生和工作人员,还有很多得知消息的市民也纷纷来“赶集”。“同学,你好!我有一个闲置的电热锅,可以麻烦你帮我转卖一下吗?”63岁的王建明是住在附近的居民,他站在一个摊位前向摆摊的学生询问。“没问题,交给我。您想卖多少钱?”学生愉快地答应下来,迅速在自己的摊位上给王建明的电热锅挪出了位置,并贴心地用一张便利贴在锅盖上标明了价格。
“现在的年轻人脑子活,会读书也会做生意。以前很多学生毕业以后,把不用的东西都扔了,很浪费。现在的孩子们把不用的东西优惠处理,既不浪费,也让有需要的人能买到实惠的物品。这不,我也把家里不用的东西拿出来让孩子们帮我卖一下。”王建明告诉记者。
如今,随着消费意识的升级、环保理念的推行,出售闲置物品不仅仅是人们处理旧物的一种手段,也成为不少追求极简生活的年轻人“断舍离”的生活方式。因此,在西安美术学院的“跳蚤市场”里,出摊的人不仅包括毕业生,还有很多在读的大学生。
“我还从网上淘了一些饰品和鲜花,每天傍晚和大家一块摆摊,有时候吆喝一晚上,回到宿舍嗓子都沙哑了,但想到每天都能有一两百元的额外收入,就很有成就感。更令我高兴的是,通过摆摊,我变得外向了,不再惧怕与陌生人交流。”西安美术学院大二学生杨玉开心地向记者分享自己的摆摊收获。
当西安美术学院的“跳蚤市场”人声鼎沸时,西北大学的“跳蚤市场”却静悄悄的。
6月28日下午,记者走进西北大学宿舍区,只看见路边一个个小摊点摆放着物品,却未见有人兜售。记者走近观察,才发现摊位上的每一样物品都标明了价码,而且每个摊位旁边都有醒目的收款二维码。路过的人要是相中了哪件物品,只用扫码付款即可自行取走。
“这是一种校友间的信任与默契,大家路过时如果看到喜欢的物品,就可以付款带走。”西北大学大二学生王天醇一边扫码支付,一边告诉记者,因为校园目前没有对外开放,校外人员要经过登记才能进来,所以购买这些闲置物品的大多是本校学生。
记者观察到,静悄悄的“跳蚤市场”其实并不冷清,时不时就有路过的学生驻足挑选、扫码付款。
“我们其实不在意能卖多少钱,而是在意对方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件东西,是否会妥善保管和使用,毕竟这些物品陪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大学生活,它们的价值早就不同于普通商品。”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生张立说,自己每卖出一件物品都特别开心,因为这代表着自己的东西找到了一个更需要它的新主人。
还有不少毕业生在摊位上摆放“你光顾的,是我带不走的青春”“青春不散场,旧物不毕业”“我要走了,但心爱的它留给你”等标语传递情愫。而这,也更加说明,毕业季“跳蚤市场”上的交易,不只是闲置旧物的买卖,更是一份青春和美好、一段缅怀和回忆,还有一届届校友间的情谊传承。
时光轮转,“跳蚤市场”是每年夏季都会上演的固定剧目。但无论是喧嚣热闹,还是静悄悄,都是一道特别的青春风景。
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陶玉琼
见习记者:陈海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