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施工脚手架体间,从下往上耸立的灰色墙体,平整度、美观度让人叹为观止,而如此巨大的墙体,要保证误差控制在毫米级,这不仅考验的是施工技术实力,更考验的是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
“针对清水墙施工,我们采用层累+层校综合施工法,即每浇筑2.5米,采用全站仪和铅垂仪进行一次“六尺”测量校正,校正时必须按照左、中、右三个部位测量垂直度,按照水平面和两个对角方向测量表面平整度,进而得出截面尺寸误差,并进行及时调整,确保墙体精度。”项目安质部长毋文霞介绍说。
墙体除了要确保“横平竖直”,还要保证外形美观,达到“镜面”效果。按照一般经验,影响其最关键要素就是模板和脱模剂的选用。
“我们采用定制一体化钢模板,在确保强度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了与混凝土的粘连。此外,我们还结合以往的经验和经典案例,研究调配出了新型机油脱模剂,相较色拉油脱模剂等,具有可靠高效等优点,成为确保墙体观感效果的有力保障。”程少鹏介绍说。
解决了墙面平整度的难题,采用钢模具同样又带来了新的浇筑排气问题。好在工程技术人员多年来沉淀出来了一套施工经验:振捣必须“快下慢上”,严格对照不同工况下不同的振捣频次和浇筑速度进行施工,同时全程监测环境温湿度,确保墙体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11万根钢管:搭建安全施工“金钟罩”
巨大的蓝色防护网背后,纵横交错的脚手架犹如一只安全罩,严丝合缝地将整面墙体包裹了起来,施工作业人员穿梭在架体“廊道”里,盘旋而上直达顶层。
不同以往,31米高的单面防火墙施工,安全风险也是相当的高,任何细节都不容有丝毫闪失,尤其是脚手架搭设,既要满足现场施工需要,更要做到安全可靠、万无一失。
“我们采用在墙体四周全高搭设三排全封闭盘扣式钢管脚手架的施工方案,搭拆速度相较扣件式脚手架提升了4至8倍,同时承载力相较提升了20%,由于采用独立契子穿插自锁机构,安全性也得到了大大提升。”项目安质部长毋文霞介绍说。
夜间施工场景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施工,用到的架体钢管就超过了11万根。除了在惊人数量上给人以安全感之外,细节之处更是处处让人感到安心和放心。
施工现场,脚手架的外露部分,往往成为造成作业人员磕碰的遗留“隐患”。对此,项目部定制“pvc防护套”,架体垂直转弯或是容易磕碰到人的地方,都进行了套管防护,对类似的“边边角角”进行防撞处理,防止意外受伤等风险的发生。此外,针对建筑管沟、基坑、塔吊等具有安全风险的部位和大型设备,严格推行标准化施工、标准化防护,设置防护围栏,并进行标准化喷涂,张贴警示标志。同时,为杜绝意外触电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日常打灰等涉及用电作业的必须穿绝缘鞋,所有移动发电设备、移动吊装机械等都必须做接地保护,严防意外发生。
“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落实中铁一局《工程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建设基本规定》,做到了材料临时堆放、现场消防设施、施工安全通道、防火墙外架排水沟、连墙件等的标准化管理。针对基坑边坡监测,还专门安装了智能化基坑监测预警装置。”项目安全质量总监王松说。
72天守护:把好工程建设“节点关”
“去年11月初进场,等正式开工,已经是11月底了。这边的冬季时间一般从上年10月直到次年4、5月份,按照计划,我们必须在春节前完成防火墙筏板基础施工,满打满算,有效施工时间已所剩无几,只能是顶着棉被、扛着暖风炮推进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李波笑着说。
冬季施工搭设保温暖棚
冬季混凝土施工,除了要加快浇筑速度外,最关键的当属养护期的温控问题。对此项目工程技术人员使出了一套组合拳:防火墙基础浇筑的时候,提前在模板交叉部位安装垂直支撑杆,浇筑完成后,迅速组织人员按照覆盖一层防水帆布、一层棉被的组合方式,在其上方搭建暖棚,同时安装暖风机、暖风炮、温湿度计,确保基础混凝土养护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
提起当时的情景,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建筑分公司安质总监刘思明当即来了兴致:“近十公分厚的雪,零下十几度的气温,泵车支腿都冻住了,没办法移动,只能换车。为了加快速度,确保节点任务,我们调集了4台泵车,同时作业,最终才完成了全部浇筑任务。”
虽然工期紧,任务重,但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虽说白加黑连续攻坚已是常态,但在与之聊天的过程中,大伙儿还是充满了对工程高质量交付的渴望。
“作为央企,敢打硬仗是我们的标签和精神品格,所以气候环境、施工意志这些都不是问题,也难不倒我们,我们也想通过克服困难,全力保障节点目标,进一步展示我们的综合实力,这也是得到业主单位认可的先决条件。”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建筑分公司党支部书记肖光发说。
党员突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