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优质企业所展现出的蓬勃动能,不仅为经开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更如同一块块“金字招牌”,向外界生动诉说着西安经开的无限潜力,吸引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在此落户,携手共谋发展。
汽车产业是西安经开区的核心产业,经开区持续强化主导产业“虹吸效应”,通过强链补链延链、以商招商,持续吸引上下游相关企业落户,现已构建起完整的汽车产业发展体系。
7月初,重庆双英汽车座椅有限公司签约落地,将在泾渭工业园建设汽车座椅研发及生产基地。8月13日,乔路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安经开区签约,计划投资10亿元,在泾渭产业园征地120亩,建设新能源汽车内外饰件项目,满产后年产值将突破10亿元大关……这些项目的实施,显著增强了经开区整车制造的本地配套能力,进一步推动西安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除汽车产业外,西安经开区抢抓“低空经济”发展“风口”构建的航空航天产业链现已聚链成势,同样吸引不少企业慕名而来,西安彬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今年2月25日,企业与西安经开区签订无人机及智能装备生产制造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彬林科技将斥资5亿元,在经开区精心打造一个集企业总部、研发中心以及生产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
彬林科技总经理张鹏表示:“西安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前瞻性的产业布局,给彬林科技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机器人重点产业链企业,彬林科技长期专注于无人化场景下的先进制造及智能装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与西安经开区的产业战略布局十分契合。”这样的评价,正是对西安经开区产业环境和投资环境的有力认可。
今年以来,经开区已成功引进百余个高质量产业项目,如宏胜饮料、铭博汽车、元视芯、食大事控股等一批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民营企业项目持续落地生根、投产达效,共同构建起一个“龙头企业引领、配套企业跟进”的双轮驱动模式,成为助推区域工业经济跃升的重要引擎。
口碑铸品牌 经开效率深入人心
高质量项目的密集落地与高效推进,不仅是数量的增长,更是西安经开区产业活力与营商环境优势的集中体现。
一直以来,西安经开区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构建了“1+2+N”三级联动便民政务服务体系,让企业“足不出园”便利办事。通过常态化推行上门问需、上门送证/照服务,叠加项目审批专区“绿色通道”“延时服务”“周末不打烊”等机制,真正塑造了“经开效率”的好口碑。
天大钒业高纯度中间合金研发生产项目现场
“作为外地企业,落地西安曾让我们心里打鼓,没想到从项目入区开始,经开区就全程护航,70天就实现了从摘地到开工建设。”西安天大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娟对于项目快速开工表达了极大认可,“西安经开区在土地报批‘黄金期’提前介入,多部门协同提供全流程辅导,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何谓‘经开温度’”。
目前,企业开办、项目立项备案、施工许可最快在0.5个工作日办结;152项高频事项能实现“15分钟便利办”,政策“免申即享”的覆盖面扩大至60%。值得一提的是,在持续提升的服务效能保障下,经开区还创造了从签约到开工用时20天、建成到投产用时100天等多项纪录,让“经开事经心办”政务服务品牌赢得了企业广泛认可。
事实上,为打造一流的企业服务生态,经开区还整合税务、工商、投融资机构等资源,构建起多层次、全周期的服务体系。2022—2024年,区内企业安森智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累计抵减纳税额超4000万元。2025年4月,经开金控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顺利发行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持续强化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今年6月,全省首支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AIC股权投资基金在经开区成功设立,为区内优质企业提供全链条金融支持。“政策+服务+金融”三位一体的支撑体系,有效将企业动能转化为区域发展合力,成为最好的招商广告和最实的投资信心。
西安彩晶光电行政总监郭计化表示:“从产业政策到税收优惠,从资金扶持到配套建设,经开区总能想在企业前面,为我们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成长沃土。”他坦言,企业对经开区营商环境的一致认可,是公司再度投资经开的原因之一。目前,公司在经开区的新项目已破土动工,正在进行桩基工程。
当前,陕西省推出的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将企业服务置于核心位置,明确政策精准滴灌、营商环境优化、服务质效提升等一系列务实举措,为服务民营企业提供坚实指引。西安经开区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强化“以企引企、产业聚链”的良性循环,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近悦远来,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