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位于宝鸡眉县、太白县与周至县交界处的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俨然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银杏金黄、枫叶火红,无论是徒步而上还是缆车游览,都能尽情感受无限的秋意。
作为秦岭明珠,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也是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一高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坐落于太白山北麓,以冰川遗迹、高山湖泊和原始森林景观著称,被称为“秦岭丰碑”。
殊不知,在1988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林场。1986年,杨文洲调任眉县汤峪林场任党支部书记兼场长。彼时的汤峪林场,经营困难、人心涣散,倒闭在即。身负重任的杨文洲一边组织生产自救,一边积极探索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杨文洲深知,林场靠着砍伐过日子并非长久之计。1987年,他在一次外出考察风景名胜区后,决定创建太白山森林公园。
缺资金、缺人手、缺论证,万一不成功怎么办?在一片质疑声中,杨文洲和工人们一头扎进太白山。组织省地矿院专家考察论证,历时3个多月日夜奋战打成优质热水井,太白山逐步完成从林场到景区的蜕变。
1988年3月,陕西省林业厅批准成立省级森林公园,同年8月,国家林业部正式批准这里成立“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
太白山沟壑纵横,奇峰林立,地质地貌非常复杂。为了修通红桦坪至下板寺9公里的道路,杨文洲带领800多名民工进驻工地,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勘察设计,与民工一起放炮炸石,架桥开路。
隆冬的太白山,滴水成冰,寒气逼人。白天,杨文洲带领工人挥汗如雨,晚上就在简易的工棚里睡觉。手扒肩扛,人推车拉,经过8个月的艰苦奋战,一条能通行汽车的简易公路终于赶在开园前修通。通往太白山顶的路共有108道弯,而每道弯都有着杨文洲和工人们的血汗。
1992年7月,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正式对外开放。“起步虽晚,但起点要高”,这是杨文洲常说的一句话。当八方游客云集太白山,赞叹太白山俊俏博大,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他们却因山高路险,未能尽览而遗憾。如何才能增加山上游客、提高旅游质量?杨文洲想到了建索道。然而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深山修建索道谈何容易?
此时,刚刚实现了产业转换、走出了低谷的太白山森林公园,家底并不厚实。当工程队开进工地,杨文洲也跟着一起住进工地,在1米深的雪地上展开施工。吃雪水、挤火炕,又是17个昼夜的坚守,投资700多万元的索道终于建成,巍巍太白山也因此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今的太白山,早已从一片未经开发的自然山林,变成了一个招商引资十几亿元、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上缴财政税收近亿元的旅游支柱产业。而积劳成疾的杨文洲也长眠于此。眉县人民剧团将杨文洲与工人们艰苦奋战的故事搬上舞台,剧中杨文洲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秦岭横亘我国中部,东西绵延1600公里,是南北气候的天然分界线,而作为其冠上明珠的太白山,也承担着维护中国南北气候平衡的重要功能。以森林景观为基石,以苍山奇峰为骨架,以清溪碧潭为脉络,今天的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着无数游客,也全力引领秦岭地区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席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