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习习山风,远眺太白苍翠,静听霸水欢歌。此刻我们深情凝望的是一座镌刻着新中国建设伟绩的水利丰碑——霸王河渡槽。它如飞虹凌空,跨越山河,向我们展示着那个年代的钢铁脊梁与奋斗精神。”9月24日晚,以“渡槽匠造践初心,先锋领航担使命”为主题的眉县2025年“党课开讲啦”展演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十一家单位代表以生动活泼、声情并茂的党课宣讲带领大家重温历史,致敬先辈。
渡槽匠造 先锋领航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关中平原持续干旱。1972年,伏旱更是长达38天,赤地千里,渭河断流,眉县及周边地区近两百万人面临严峻缺水困境。
1977年10月,伴随着一声开山炮响,霸王河渡槽——“关中大地的天河”终于迎来开工建设。
工程初期,缺专才、资金紧、设备少等困难迎面而来。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党员突击队勇克世界级施工难题,以“行人流水”的功能设计成为国内首创,也创下了西北地区跨度最大的工程传奇。
在最危难的时刻,党员先上;在最艰苦的工地,党员接力。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渠不通水不归家”的铮铮誓言。
1986年6月28日,全长1566米的霸王河渡槽终于建成通水。16万亩良田得以灌溉,眉县的猕猴桃产业也有了水利支撑。
2024年,霸王河渡槽替代工程正式启动。营头镇的党员干部再次冲锋在前,顺利完成征地清表、租地任务,全力保障工程推进。今天的霸王河渡槽巍然伫立,一力承担起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的重任。
太白拓荒 顽强拼搏
在眉县这片热土上,从不缺乏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在秦岭主峰地,仙境太白山便长眠着一位用40年光阴写就奋斗故事的共产党员——杨文洲,他是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拓荒人”,是把生命永远留在秦岭的“大山之子”。
在零下20℃的秦岭寒冬,他带领800多名民工扎进深山,历时8个月,让一条蜿蜒至海拔2800米的公路终于贯通深山。为了建索道,他在3000米高的陡坡上,带领工人人扛肩背运设备,最终让缆车穿梭在太白山的云海间。
十余年间,杨文洲扎根太白山,让10个景区、180多个景点拔地而起。如今,太白山景区早已是远近闻名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而身患绝症、积劳成疾的杨文洲也长眠于此,他的精神成为太白山人薪火传承的精神图腾,也是党员干部宝贵的精神财富。
青年担当 奋发图强
今日之眉县,招贤纳士、筑巢引凤。讲述人张悦以《从黄浦江畔到秦岭脚下:一名选调生的初心扎根与青春答卷》为题,讲述了自己从黄浦江畔到秦岭脚下的蜕变与担当;眉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的张芬芳则以《初心如磐跟党走技术兴牧为人民》为题,讲述了鲜为人知的兽医经历。“从未后悔”的她把“论文”写在了眉县畜牧产业的沃土上,把技术变成了守护万家灯火的坚实力量;基层公安民警刘畅讲述了自己的从警之路,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他用实际行动守护一方平安。
传承历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使命。2025年“党课开讲啦”共分为铸魂——凝聚信仰力量,赋能——扛起担当使命,领航——续写奋进新篇三个篇章进行。
“渡槽精神”历久弥新,青年干部实干、担当,党课开讲,是致敬先辈、赓续血脉的心声,更是新时代奋发图强、再铸传奇的呐喊。(席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