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白河县卡子镇里端沟的村民们正式告别了只能靠铁犁牛耕的生产历史。
“除了桂花村170亩的坡地改梯田,里端沟山洪沟治理工程还包括综合治理河道长度1.8千米、护岸1.65千米。”白河县水利技术工作站站长刘继说,“工程首先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坡改梯的过程中施工队还给土壤按比例给肥。现在群众不再怕水患,能使用小型机械耕作,也省去了再买肥料的钱,项目反响很不错。”今年的县人代会上,对2024年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满意度测评中,卡子镇里端沟山洪沟治理工程名列第二。
抓牢深化治理等关键突破口,白河县推动“河长制”工作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加速转变,让群众共享“水色白河”的呼吸韵律、生态红利。
“健康”标准不放松
在“河长”的保驾护航之下,“健康”是白河境内大小河流的基本特征。
同样在卡子镇,“河长制”也为凤凰村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可喜变化。“每天都要沿河边走走,看河水清不清,河道有没有垃圾。”在凤凰村党支部书记刘尊荣的观察中,“磺水”变清后,河里渐渐有了鱼、鸭子,沿河的2000余亩茶园的鲜叶产量每亩提升了100公斤左右。作为村级河长,也作为凤凰绿茶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刘尊荣既是“河长制”的责任人,也是受益人。在他看来,山好水好,生活才好。“村上新建污水处理站后,村民纪宏超办起了生猪养殖场,年出栏100头左右。”刘尊荣笑着举出例子。
据卡子镇镇长、镇级河长王传伟介绍,2024年卡子镇各村排污项目落地投用,实现了一厂五站的污水处理格局,8个村实现了污水管网全覆盖。
去年以来,白河县镇村三级河长巡河5487次,护河员巡河33713次,清理河道垃圾18.68吨,更新丹江口入库河流及各级河长名录162条。吸纳驻村帮扶力量,建立村级河长制工作室56个。流域全覆盖、管理无缝隙的河流管护体系愈加牢固。
在高效的治理体系之下,白河县完成8处废弃矿点治理任务,里端沟酸性废水处理站和矿山生态修复科普教育示范基地项目建成投用,白石河流域“磺水”里程缩短了37公里,监测断面水质持续达标。2个丹江口库区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72平方公里。80个入河排污口已完成整治69个,220家企业完成排污许可登记备案。“一断一策”水污染防治持续深化,厚子河入白石河、白石河入汉江、汉江出陕等断面水质均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通过不断巩固“河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的“四长治河”工作机制,白河加大农业、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执法力度,整合各类力量对汉江及支流水域开展执法检查120余次。
“中枢”反应更敏捷
河流的健康牵动两岸人心,一套科学协同的指挥作战系统则为这份牵挂系上了保险。
“上个周,我们刚刚组织社区的矫正人员开展了护河巡河行动。每逢重大节庆,我们就联合隔壁的湖北郧西县羊尾村党支部开展联合行动。”城关镇河街社区党支部书记肖婷婷娓娓道来,她很看好这种打破藩篱的区域协同。
据了解,白河县与郧西县政府签订了《共护汉江合作协议》,与旬阳市、郧西县、郧阳区建立了跨地区、跨流域河长制联动机制,推行“总河长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协同监管”等制度,进一步加强跨界河流协同治理和联合管护。
科学的机制以外,科技的大胆运用也使得“河长制”在白河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