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企业紧跟智能化发展趋势,引入了数字化孪生技术,成功实现了2.0版本的飞跃。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实时追踪到每一台一体机的生产工艺单、产能、能耗等详细信息。此外,传感器也会即时反馈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真正实现了智能化。
据记者了解,目前厂区内共有智能织袜机199台,平均每台机器一天(24小时)能生产袜子260余双,并朝着全自动化(即黑灯工作)的目标迈进。智能化设备与新工艺流程的引入,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原本需要五十多名工人的生产线,现在仅需十几人即可全面管理。
织袜机有了,但生产袜子所需的关键原料——氨纶包覆纱又从何来?
记者获悉,这种原材料简而言之,是将氨纶纤维包裹在其他纤维上而形成的合成纤维纱线,具有很好的弹性和耐久性。鉴于每双袜子中约有25%的原材料为氨纶包覆纱,该材料直接决定着袜子的松紧度、拉伸性和弹力,进而影响穿着的舒适度,因此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为降低外地采购成本,安康市汉滨区五里工业集中区成功吸引浙江海宁的纺纱企业入驻,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安康润杰明智能织造有限公司。该公司新建了72条包覆纱自动生产线,专注于生产各类高品质的氨纶线、橡筋线等织袜所需原材料,供织袜使用。
走进车间,只见黑灰两色的氨纶包覆纱在机器上顺畅地运作。而在成品展示区,则陈列着粉色、绿色、蓝色、黄色等多种色彩的纱线。这些五彩斑斓的纱线,正是织就各式各样袜子的“幕后英雄”。
机子有了,原材料也备齐,袜子的生产便顺利开启。在智能织袜一体机的厂区内,一台台织袜机正“勤勉地运作”。红、黄、绿等各色丝线缠绕于织袜机顶端,按照预设程序灵活跃动,宛如跳动的音符,编织着多彩的图案。织袜机左下方,一个圆形装置内盛放着刚产出的袜子。这些袜子尚未定型,略显松散,随后通过传感器被传送至指定区域,由工人进行分类整理。
一双袜子“点亮”一群人
从最开始的纱线变成后来的成品袜,工序虽仅有四五道,但后期的整理、打包、定型,以及包装却需要大量的人工。
在厂区内,身着工装的员工在捡配区、待配对区、辅料区、包装区等区域不停地忙碌着。
“我们早上的第一项工作是先到生产线检查袜子原料是否使用正确,接着查看其外观与工艺,确认有无破洞等问题,之后由晚班同事做进一步的抽检。”
在质检区域,何龙巧正手拿一只袜子,专注地进行质量检查。她告诉记者,她家住在汉滨区大同镇,与五里工业集中区仅隔几公里,加之公司提供的薪资符合她的期望值,因此她选择在此工作。
“这项工作操作简便,很容易上手。只要用心投入,人人都能胜任。”在包装区域,经朋友引荐加入的周大姐正紧锣密鼓地为袜子进行配对与打包。她向记者透露,由于来此工作门槛低,许多周边的群众都选择来这里务工。
日常购买的新袜子上都有标签,这标志着袜子生产流程即将完成。在打签区,一位宝妈正将三双袜子整齐地叠放在一起,小心翼翼地套上包装袋并封口,随后将12双袜子打包成一组,至此,这道工序基本完成。
这位宝妈说,由于家中还有4岁的孩子要照顾,所以她不能像其他工友那样有白班和夜班,可以获取更高的收入。但这个区域可以灵活上下班,她既有一份收入还兼顾了孩子。由于这个岗位是按计件算酬劳,工作中的她总是尽可能加快速度,争取完成更多的量,以提高自己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