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界长安广告
  • “我眼中的幸福安康”抖音短视频大赛
  •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 聚焦基层统战工作创新实践
  • 沣西新城
陕西
English
陕西内容 国际表达
三秦大地 :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地市 > 榆林 > 正文

榆林“十三五”能化产业、生态建设、民生保障事业发展综述

榆林“十三五”能化产业、生态建设、民生保障事业发展综述
2021-04-13 11:22:26 来源:群众新闻

3月29日,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包装车间里,随着又一批白花花的“工业大米”聚丙烯装车外运,我省最大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填平补齐”项目平稳通过今年一季度试运行,这标志着榆林市在打造世界一流能化基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5年来,榆林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瞄准“世界一流”推进高端能化基地建设,下气力夯实生态底色,持续增加民生事业投入,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转变思路,加快推动转型升级

2月23日,近百座塔吊林立,数千名建设者忙碌不停……在榆神工业区清水工业园区,全球在建最大煤化工项目——榆林化学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每天都在拔节生长。

近年来,为避免陷入“资源诅咒”困境,榆林市不断寻找新发展方案。

转——打开解放思想“总开关”。榆林全面启动十大战略问题研究,破解转型升级难题,全力打造“从一块煤到一匹布”的煤化工全产业链,创建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5年来,榆林8个现代煤化工和1个石化示范工程列入国家级规划,总投资3100多亿元的一批重大转化项目扎实推进,探索形成6条世界领先的煤基化工循环产业链,五大千亿级项目引领的万亿级高端能化产业集群加快形成,重点能源化工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46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15年居全省首位。

变——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世界首条大型无人机货运超视距航线被引入,榆林成为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农业总产值累计增长38.4%,粮食产量连年排名全省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累计增长30%,非能源工业产值累计增长2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增速保持在11%以上。“榆林名片”越来越多。

改——扎实推进改革开放。随着全国首个地级市营商环境监测平台上线运行,榆林城市信用综合指数排名稳居全省第一,营商环境排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组建榆林农村商业银行,北元化工实现榆林上市企业“零”的突破。整市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集体总收益10.1亿元,激发农村活力。2020年,榆林市GDP突破4300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7.3%,总量由全国第61位升至第54位,位居西部城市第六,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提质增效,夯实生态底色

“毛乌素沙漠硬生生让我们整绿了。”2020年,热门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讲述的榆林治沙故事,引起不少观众的强烈共鸣。

“十三五”以来,榆林市坚定不移把生态建设摆在事关全局发展的战略位置,传承治沙精神,开展林业建设5年大提升、“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和高速公路生态长廊建设等造林绿化活动,全市林木覆盖率达34.8%,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在全省率先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实施8大生态建设行动;资源型企业主动参与造林绿化,每年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尤其是2020年“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开展以来,40家资源型企业自筹资金4.3亿元,实施造林绿化11万亩,参与企业数量、投资额度、造林面积均创历史新高。如今,百万亩环城森林圈加快建成,榆林中心城区新增规划绿地1365亩,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7.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一批园林式景观纷纷涌现。

榆林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最初的铁腕治污十四项攻坚行动升级为三十项,开展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等一系列专项整治,711户“散乱污”企业专项治理基本完成;建立全省首个“空天地”一体化大气污染监测体系,PM2.5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18个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累计治理污水直排口936个,获评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十三五”末单位GDP能耗较“十二五”末降低17.18%;17个村庄获评“国家森林乡村”。

关键词:榆林,民生保障,事业发展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