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界长安广告
  • “我眼中的幸福安康”抖音短视频大赛
  •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 聚焦基层统战工作创新实践
  • 沣西新城
陕西
English
陕西内容 国际表达
三秦大地 :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传承榆林小曲 守护非遗瑰宝

传承榆林小曲 守护非遗瑰宝
2021-07-22 16:02:28 来源:陕西日报

来自定慧寺老年学校的老人们一同演奏榆林小曲《送四门》

一有空,叶万秀就敲响扬琴,夫妻二人就可以来一场榆林小曲表演

陈列于陕北民歌博物馆内的榆林小曲演奏乐器与书籍

榆林有这样一条独特的步行街,它位于榆林古城内,街道里是清一色的仿古建筑。步行街两旁,书画店、工艺品店、理发店、风味小吃店等五花八门的商铺一应俱全。

茶余饭后,当人们漫步在古色古香的步行街时,会被偶尔传来的丝弦之声所吸引。此声清丽而婉约,悠远而深长,与周围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融为一体,为街道平添了无限韵味。此情此景,让前来散步的人们也不由得跟着哼唱起来。而这弹奏于市井间,韵味悠长的曲调就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榆林小曲。

江南之音陕北生根

“奴在哟园子里边就掐蒜的个薹,从墙外撂过个戒指来,这事个好奇怪,手扳上园子墙,你就往外边的瞧,瞧见张家的二秀才……”

流传于黄土地上的榆林小曲,在曲调温婉柔美的同时,也具有浓浓的陕北民歌风情。例如这首《掐蒜薹》就能看出它土生土长的模样。

榆林小曲唱腔朴实婉转、圆润流畅,有着与信天游完全不同的韵味。这种既有北方的粗犷和豪放,又有江南水乡的柔美和甜蜜的小曲,是南北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结果。

史上榆林,襟山带水,北瞰河套,南蔽三秦,位居要津。翻开史书,榆林小曲背后的300多年历史也蕴含着塞上的风云变幻。

清初,天下初定,百废待兴,移民充边。到榆林做官的外省籍人士越来越多,尤其是从浙江一带来榆林做官的,先后占了外籍官员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不少来自江南一带的官吏、将士将江南的丝竹音乐带到了榆林城内,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喜爱。榆林小曲就是在这种条件下生成的艺术新品种。

经过无数艺人口口相传、文人雅士参与创作,一种以江南丝竹音乐为主,并与榆林本土艺术融合的音乐形式——榆林小曲诞生了。榆林小曲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最早的榆林小曲只供上流社会赏玩,由于其乐声优美动听,很快便流传至民间。

榆林小曲的传统曲目大多由文人创作,文辞绮丽、措辞讲究,别有一番情趣意味在其中。榆林小曲也唱百姓生活,来自民间的传奇故事和传说也被编成曲子,其中蕴含的感情也不再是大起大落,而是委婉细腻。

走出官衙的亭台轩榭,榆林小曲的演唱者主流渐渐变成手工业自由职业者,唱一段小曲是这里的人们闲暇时的娱乐方式,在室内院落均可进行,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每逢节日,演唱榆林小曲的艺人们还相约一同参加演出。据不少老榆林城人回忆,直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内年纪稍长的居民大都能唱上几段小曲。旧时的榆林小曲演唱者多为男艺人,为了表现闺阁女子之柔媚,他们尽可能用尖声细气的后嗓音模仿女性声韵。直到后来,榆林小曲的传承才渐渐有了女弟子,小曲听起来更加婉转动人。

因爱而学演绎人生

在榆林城内有这样一群民间艺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因为爱好榆林小曲而结缘。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进行演出,即便是露天环境、没有报酬,他们也乐在其中。这群平凡的人有着不平凡的梦想,那就是让榆林小曲走向更大的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榆林小曲。

关键词:榆林小曲,非遗瑰宝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