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彭士禄
我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
彭士禄
彭士禄(1925-2021),英烈彭湃之子,延安大学老校友,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首批及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八岁被捕后在监狱的照片
2021年3月22日彭士禄院士去世,为缅怀老校友,延安大学校史馆特推出此文,以示悼念。
1、颠沛流离的童年
彭士禄幼年命运坎坷,未满四岁,父母相继就义,生活颠沛流离;八岁又被关进了监牢,受尽磨难。
2、曾经的“延河模范生”
青年时代的彭士禄
“延安岁月给了我坚定的革命信念,培养了我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性格和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的作风;还教会了我实事求是、调査研究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方法……这些都是我工作和生活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延安圣地培育了我自力更生、艰苦拼搏、直率坦诚的习性。”“我在延安受到的革命教育是我一生中最大的精神财富。”
1940年底,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彭士禄来到圣地延安。“这一次,你到了延安,可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听党的话,服从分配,要为你爸爸争光呀。”时年,15岁的彭士禄不仅深深的记住了周总理的话,而且用了一生去践行它,为国家和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
刚到延安的他,不会讲普通话,于是被送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少年班学习。从小流离颠沛,历尽苦难的士禄,异常懂事,勤奋好学。1941年,党组织决定把一批干部子女送到苏联去学习,其中就有彭士禄。飞机到来时,青干校四处找不到彭士禄,派毛驴下乡找,最终在安塞找到了正在宣传演出的他。可等到赶回延安时,苏联的飞机已经起飞,他错过了第一次去苏联留学的机会。
1941年,中共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为延安大学。时年,16岁的彭士禄进入了延安大学中学部学习。他担任延大中学部二班第四组组长。当时的第四组在全校学习、劳动和团结都是模范。学习上,彭士禄带领大家“互帮互助、有问必答”,一起研究问题,解答疑难,消化当堂课内容。在生产中,彭士禄带领同学给纺车增加加速轮,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用马尾做牙刷,自制牙膏等。延安时期,他就表现出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因为学习、劳动样样好,他被评为了“模范生”。《解放日报》报道过一篇《第四组》的文章,专门介绍彭士禄的模范事迹。
延安《解放日报》登载的第四组事迹(《解放日报》1944年7月5日第四版)
1944年春,彭士禄转到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化工系学习。在当时系主任李苏的带领下,在化工实习厂边学习边生产,支持革命根据地的生产建设。1945年8月1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旧址
延安的学习,奠定了他一生学习的基础。彭士禄曾说过说:“我本是学化工机械出身的,在留苏前,我在工厂也做过炸药的试验和生产。这些知识与实践的储备在做核潜艇总设计师的时候都派上了用场,发挥了很大作用。”
3、“俯首甘为孺子牛”——核动力的先驱
1971年,中国核潜艇首航。彭士禄和同事耗时六年的心血和智慧铸就了一段从无到有的核动力传奇,为中国人扬眉吐气。彭士禄是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设计方案是彭士禄早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和制定的,大亚湾核电站的创始人也是彭士禄。
彭士禄指导工作
信仰、责任、人民、国家,这些神圣的字眼,赋予了彭士禄院士一生崇高的信仰,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抚今追昔,吾辈校友当学习前辈楷模对党的热爱与忠诚、对国家和人民的感恩与奉献、对事业的追求与执着、对工作的严谨与求实,弘扬并践行延安精神,“孺子牛、老黄牛、拓荒牛”的精神,勇于攀登,艰苦奋斗,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
来源:延安大学校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