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建幸福序项目
  • 西凤酒广告
  • 广告|西安联通
  • 沣西新城
  • 无界长安广告
陕西
English
陕西内容 国际表达
三秦大地 :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文旅 > 正文

宜君:在文物保护利用中尝“甜头”

宜君:在文物保护利用中尝“甜头”
2020-06-15 14:01:01 来源:陕西日报

六月宜君,鸟语花香,满目青翠。

从宜君县城出发,沿210国道驱车一路北上,车窗外连绵起伏的山峦、错落有致的民宅,在阳光下格外迷人。行驶了10余公里,记者来到了坐落于彭镇偏桥村旁的战国魏长城遗址公园。

“行走在通往魏长城遗址的栈道上,一路被漫山遍野的花木围绕,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心旷神怡。以后有时间我还要带着家人多来这里走走,感受宜君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来自西安的游客张志华感慨地说。

坐落于子午岭下的小城宜君,拥有着北魏石窟群、姜女泪泉、云梦山道教圣地、战国魏长城遗址、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等众多文物资源。近年来,宜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留住根脉 吹响魏长城保护利用号角

51岁的偏桥村村民李红梅如今是战国魏长城遗址公园的文保员。“以前我家的收入来源只有种地。县上把战国魏长城遗址公园修建好后,我就在这里当起了文保员和保洁员,工作之余还可以种地干活,不仅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还能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这些年,通过政府的不断宣传,我们村民的文保意识有了很大提高,老人小孩都知道保护遗址、保护长城。”李红梅说。

据了解,2009年发现的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是目前铜川地区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在文物保护中,宜君县建立了县、镇、村三级文保网络,加强文物安全管理,实现了文物安全零事故。

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宜君人坚信,只有保护好长城资源,才能更好滋养区域文化,并进一步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自从县上重点开发战国魏长城遗址文化旅游项目以来,参观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在惠民政策的帮助下,我办的农家乐生意也越来越好,收入比以前种地翻了几番。不仅是我,附近村民的生活都有了很大改善。”魏长城驿站二号农家乐老板张小平高兴地说。

自2019年5月开园运营以来,战国魏长城景区建设了一批茶水冷饮、特色小吃、特色商品经营门店,让给贫困户经营,使他们能够通过创业增收。目前,已累计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

激活潜力 展现旱作梯田的独特魅力

2016年以来,宜君县以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被列入“陕西省文物扶贫项目”为契机,充分利用梯田景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景点众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

“我家就在景区旁。哭泉镇开发景区后我就回来了,把自家院子重新装修,办起了民宿,现在一年的收入远远超过我在外打工时的收入。”梯田景区内的民宿老板何广前兴奋地说。

宜君县以精准脱贫为抓手,大力实施“旅游+扶贫”战略,以文物保护为切入点,积极推行旱作梯田景区网格化管理,努力实现管护员、讲解员、保洁员“三员齐备”。通过景区带动扶贫、农旅融合扶贫、商品制造扶贫及技能培训扶贫等方式,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目前,村上形成了以‘梯田旅游、休闲度假、民宿体验’为特色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促惠民的新模式,让当地农民实现了从传统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哭泉村第一书记靳康鹏说。

深挖潜力 共享文物保护发展成果

宜君县将文物保护利用与发展区域经济有机结合,“激活”处于“沉睡”状态的文物资源,使之与文化产业、旅游开发紧密融合,推动更多人可以共享文物保护利用成果。

在宜君,你会发现,不管是战国魏长城遗址,还是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依托文物保护与利用尝到甜头的老百姓随处可见。许多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成为管理员、售票员、保洁员等,全程参与景区发展。

宜君县委宣传部部长何军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景区周边遍布饭店、客栈、农家乐、经营门店、流动餐车、临时农产品摊位等,直接带动100余户群众奔上小康路;建设梯田、花溪谷特产店3处,带动118户贫困户脱贫增收;景区目前共聘用工作人员143人,其中有11人为贫困群众,平均每人每年增收7000余元。许多村民和贫困群众有了一技之长后在景区务工,每人每天最低110元,最高500元。

“未来,宜君县委、县政府将不断整合各类文物旅游资源,打造文化品牌,使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让更多群众在文物保护利用中尝甜头、得实惠。”何军峰表示。

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杨光 赵杨博 通讯员王娟

(责任编辑:周蕾茜 艺名)
关键词:文物保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