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界长安广告
  • “我眼中的幸福安康”抖音短视频大赛
  •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 聚焦基层统战工作创新实践
  • 沣西新城
陕西
English
陕西内容 国际表达
三秦大地 :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丝路 > 正文

中欧班列十年唤醒沉睡古丝路

中欧班列十年唤醒沉睡古丝路
2021-03-23 17:32:33 来源:经济参考报

10年前的2011年3月19日,重庆团结村中心站,我国第一列中欧班列“渝新欧”在此始发。亚欧大陆上,从此古有丝绸之路商贸驼队,今有中欧班列“钢铁驼队”。

10年后的3月19日,也是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中欧班列迎来“10岁生日”。一列印有“中欧班列(渝新欧)10周年纪念专列”字样的班列缓缓驶出站台,驶向一万多公里外的德国杜伊斯堡。

3月19日,一趟满载着电子产品、机械零件、日用百货等物品的中欧班列(渝新欧)十周年纪念专列徐徐驶出重庆团结村车站,发往德国杜伊斯堡。记者 唐奕摄

10年来,中欧班列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改写中国对外开放版图,唤醒沉睡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助力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合作共赢,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凸显出维护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的战略价值。

从“独苗”到“人丁兴旺”

几十年来,重庆团结村站都只是一个坐落在农田和山野中的四级小站,20多名员工每天负责迎送几趟过往的火车。直到2011年3月19日,首趟“渝新欧”班列从此出发,这里开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那天,是我发出的出发指令。”团结村站站长张信说,当时完全没想到中欧班列已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标志,团结村站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站。最初,张信给车站制定的远期目标是“争取每天能发送一班中欧班列”,并认为这是“很难完成的任务”,如今,团结村站每天发送和到达的中欧班列能达到10余班。在快速发展的中欧班列的带动下,团结村站已拥有200多名员工和600多名装卸工,线路也由当初的3条增至12条,年收入超过11亿元。

团结村站的沧桑巨变,正是中欧班列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生动写照。10年前,以重庆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正在饱受“物流隔绝”之苦。深居内陆腹地的重庆,距出海口和边境线均2000多公里,产品出口要么经沿海城市“漂洋过海”,耗时过长,要么通过空运,费用极高。后来,重庆在更广阔的空间内观察方位,决定转身向西,经陆路直达欧洲,开辟一条畅通省时且成本较低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渝新欧”就此诞生。这条线路将重庆与沿途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国家紧密相连,运输成本仅为空运的1/5,时间只有海运的1/3,将中国西部与欧洲的时空距离从40多天缩短至15天左右。

“‘渝新欧’既开创了中欧班列的先河,也改写了中国对外开放版图。”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说,此前中国的对外开放长期处于以东部沿海为重点的“海洋时代”,“渝新欧”则代表着“向西开放”的新思维,沉睡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开始苏醒。

最初,横亘在“渝新欧”面前的是一道道难题——货物每到一个国家都要开箱检查,手续烦琐;沿途温差极端时上下可达70℃,不少产品无法承受;途中的安全问题也是货主们的一大担忧;中欧铁路运邮禁令也制约着“渝新欧”运输货物品类的拓展……“当年,我们每次发车之前都捏着一把汗,担心班列无法准时安全抵达。”张信说。

同时,这也成就了“渝新欧”的一次次成长——经过与沿线国家沟通,“渝新欧”实现沿途海关监管互认;针对沿途低温难题,重庆研发出保温材料,还研发出集装箱卫星定位跟踪系统,解决了货物运输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中欧班列,古丝路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