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中厂镇宽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兴贵,年轻时因为意外失去左臂,生活难以自理。6月3日,在陈兴贵8个标准化香菇大棚里,他告诉记者:“村党支部前前后后帮我协调土地流转、扶贫贷款、养殖技术培训,给了我发展产业的信心。不然,我依然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白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我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近年来,白河县坚持把基层党组织挺在脱贫攻坚前沿,把基层党建活力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红色引擎”。2019年全县脱贫10143户23124人,退出73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4%。
白河县委书记陈晖说:“要牢固树立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理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互促互赢。”
建强一个支部,筑牢战斗“堡垒”
双丰镇孔城村曾经是全镇最穷的村,信访矛盾多发,2018年被确定为“软弱涣散村”。县上采取领导联点包抓、派驻工作组驻点督导、组织部门跟踪推进的整顿模式,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实行销号管理,并全程跟踪督导。2018年7月,孔城村如期摘下了“软弱涣散村”的帽子。
白河县实施“能人治村”战略,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军人、返乡大学生、致富能人中,选拔374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同时,启动“村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建立部门分工配合、责任明确、保障有力、运转有效的“大培训”工作格局,抓好村“两委”班子全员轮训。
通过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白河县创建省市县标准化示范村38个、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62个、新建标准化综合服务中心110个,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抓好一支队伍,锻造冲锋“战队”
为了解决搬迁群众没有耕地的难题,卡子镇仓房村驻村工作队流转划分土地,让贫困群众在房前屋后开园种菜,并和帮扶单位安康市中医院签订种销协议,解决了销路问题。
近年来,白河县先后选派635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队员。他们坚持因村选派、分类施策,先后将26名县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等党群部门干部选派到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贫困村任职;将43名农业、林业、财政等单位干部选派到产业基础和集体经济薄弱的贫困村任职;将19名政法、司法、信访等部门干部选派到矛盾纠纷突出、社会治理滞后的贫困村任职,实现了“你贫困我来帮”的最优组合。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一支忠诚担当、倾心为民的干部队伍,要把最硬的干部集中在脱贫攻坚一线。”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张吉彩说。
创新一套机制,破解脱贫“密码”
2018年,返乡创业的吴远新不仅还清了创业借款,还向29户84名贫困群众分红9万元。更让他激动的是,通过村党支部的考察,他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近年来,白河县着力建强党支部,将政治合格、群众威信高的150名市场主体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和村干部,鼓励支持160余名有带富能力的党员和村干部创办市场经营主体258家,实现74个贫困村都有党员致富带头人,打造了一支党性强、能带富、扎下根的“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白河县通过持续深化推进“支部+X+贫困户”、“双建双培”、小微党支部兜底促脱贫等模式和聚才创业工程,将96个现代农业园区、27个龙头企业、63个社区工厂、79个农民合作组织聚集在党旗下,带动1.2万名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育好一名党员,点燃致富“火种”
“乡亲们,贫困不光荣,不能把贫困户的帽子传给儿孙。”在宋家镇磨坪社区的“草根讲堂”宣讲会上,退休党员干部柴敦科用乡音宣讲着脱贫攻坚的政策。
白河县致力于把农村党员培育成脱贫攻坚的“实干家”,脱贫致富的实践者、先行者和脱贫致富精神的传播者,发动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的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等参与示范项目,与贫困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掌握实用技术、培育特色产业、拓宽致富路子、提升致富能力。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白河县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充分激发起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汇聚力量。
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郑斐 通讯员王琛 吕晓红